堂屋神龕
在以前,農村堂屋都會設置有歷代宗先香位的中堂,稱為神龕。墻上配有對聯、畫像或照片。正面放一張長條案,案前是方桌。每逢節日、先人生辰忌辰的時候就會系桌帷,在桌上擺放香爐燭臺供祭祀行禮之用。余下的大半間屋里,會擺放茶幾、椅凳、桌子等,也會掛著字畫,這是接待賓客喝茶的地方。如果另外設有客廳,就會分擔堂屋的會客功能。
寫神龕是很有講究的,一般會寫“天地君親師位”這幾個字。寫法具體如下:
(1)“天”字的寫法是,“大”字的“人”字不可以頂著上面的那一橫,有著“人再高,你高不過天”的說法。
(2) 接下來看“地”字,“土”字和“也”字不能分開,因為地不離土,所以“土”字下面那一提要和“也”字的橫相連。
(3) 然后到“君”字,“君”字下方的“尹”字是不能有開口的,有一種說法就是“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”,所以君是不能輕易開口說話的。
(4) 再看“親”字,古時候“親”字都是用其繁體字“親”?!耙姟弊值纳厦媸且粋€“目”字,但是這個字在寫的時候不能閉攏。因為有親戚來了,要笑臉相迎,有“親不閉目”的說法。
(5) 最后是“師”字,繁體寫為“師”,左邊是一撇一豎,兩個半包圍。但是神龕上不寫那一撇,就是所謂的“師不帶刀”。